石家庄市建设局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9-18 阅读次数:526 来源:系统管理员 作者:
各县(市)区建设局,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相关单位:
为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控制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2015年度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15年度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要点
石家庄市建设局
2015年4月15日
2015年度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要点
一、常见质量问题
(一)地下室渗漏
(二)卫生间渗漏
(三)屋面渗漏
(四)钢筋砼结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随意拆除
(五)剪力墙钢筋位移
(六)填充墙电气管随意留洞
(七)梁柱节点柱核心区柱箍筋位置、间距控制不准
(八)高层建筑施工,四周地下附属结构未同时施工或四周回填不及时
(九)墙体、框架柱砼养护不到位
(十)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未按设计要求的长度和间距敷设,偏差超出技术规程要求
(十一)配电箱(柜)内断路器型号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二、治理措施
(一)地下室渗漏
常见问题:
混凝土构件自身的缺陷造成渗漏;柔性防水层施工引起的渗漏。
治理措施:
1.Ⅰ级防水等级设防或地下防水工程三层以上(含三层)或防水面积超过15000m2的防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评审。
2.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地下室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确需变更的,应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后,由原审图机构审核,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3.防水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主要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防水工程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应经总承包、监理、设计单位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4.加强结构自防水保障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数量,改善砼变形能力如采用低标号砼、加纤维、减水剂等。注意墙底部、节点钢筋较多处的砼浇注和振捣密实;
5.加强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施工缝浮浆、杂物须清除干净,正确安置止水条(带、板),必须保证止水条(带、板)在施工缝正中(新旧混凝土面之间);
6.加强细部处理如拉片止水环的水密性、穿板(墙)管周的防水处理。一旦发现有收缩裂缝,应进行封闭处理;
7.确保外防水的整体性,在开裂处、施工缝处应作加强处理。
8.外墙迎水面止水拉片应切断于混凝土面内,混凝土表面用防水砂
(二)卫生间渗漏
常见问题:
管道预留空位置设计不当;防水材料选择不当;管根。墙根等部位施工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1.卫生间内管道穿过楼板、地面、屋面、隔墙等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保证防水的有效高度等,解决管道周围渗漏问题。
2.对于卫生间排水管道,在管道穿过楼板处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浇水湿润,用不低于C20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
3.对于沿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卫生间处,应沿卫生间隔墙外侧抬高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避免破坏防水层。
4.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面层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应保证防水层在门洞口部位铺贴或刷涂到位。
5.按要求做好卫生间的二次蓄水试验(完工后验收前),并形成记录。
(三)屋面渗漏
常见问题:
屋面防水设计不合理;防水材料选用不当;屋面细部处理不规范,易产生漏水、渗水。
治理措施:
1.Ⅰ级防水等级设防或防水面积超过10000m2的屋面防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评审。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确需变更的,应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后,由原审图机构审核批准,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3.防水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主要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或确定技术措施,根据施工季节选用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
4.防水材料进场后,建设单位应委托检测机构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6.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附加层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积防水层施工。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7.伸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设备底座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底部应做防水台,防水层收头处应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8.屋面水落口周围直径500㎜范围内应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水落口,水落口处防水层应伸入水落口内部不应小于50㎜,并用防水材料密封。
9.刚性防水层与基层、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应做隔离层。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4.0m。
10.屋面太阳能、消防等设施、设备、管道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防水层。
11.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做蓄水检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处不少于30mm;坡屋面应做淋水检验,淋水时间不少于2小时。
(四)钢筋砼结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随意拆除
常见问题:
后浇带的模板体系与相邻的模板体系同时施工,这就带来了后浇带位置的模板体系与两侧模板要同时拆除的必然。也就导致了要么拆除过早(与两侧一起拆除)而影响后浇带跨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么拆除过晚(待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而导致现场周转材料的增加。
治理措施:
1.支设方面:在施工到后浇带跨时,先放线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搭设完后浇排架体系再搭设两侧的排架体系,(两侧的排架水平杆与后浇带排架体系相连接)→铺设楼板模板的方木龙骨体系(铺设时应注意后浇龙骨与两侧龙骨体系要相对独立,便于两侧模板先拆除),先铺设后浇带位置模板,再铺设两侧模板。
2.拆除方面: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先拆除两侧排架体系最上面的水平杆→拆除两侧的方木龙骨→拆除两侧的模板→拆除两侧的排架。
后浇带待满足设计结构变形要求后,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拆后浇带模板。
(五)剪力墙钢筋位移
常见问题: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墙体主筋位移,造成主筋间距不匀、保护层控制不到位。
治理措施:
1.在浇筑楼板混凝土前在相应的墙柱根部内预埋¢16~¢18钢筋头,高出楼面不大于100毫米,根据墙定位线在预埋的钢筋头上焊接墙模板定位控制点,这样能有效控制墙柱钢筋保护层位置,也不影响墙柱钢筋的强度。
2.在浇筑楼板混凝土前在相应的墙外露钢筋上、中、下分别固定一道锁口箍筋,或采用水平、竖向梯子筋进行墙体竖向、水平钢筋定位,以保证钢筋的间距。
(六)填充墙电气管随意留洞
常见问题:通常是先砌墙体,后开槽埋设管线,或部分开槽、部分穿孔砌筑,增加后期工作量,墙体稳定性差、易开裂。
治理措施:
1.围护墙在施工前进行墙体位置放线。
2.电气管提前配管并将箱体安装固定好。
3.砌体施工时无管道位置正常砌筑,有管道位置砌体侧面开槽,线盒位置预留孔,将线管直接卧在砌体内,空隙用砌筑砂浆填塞密实,线盒标高微调后稳固。线管密集区域应采用素混凝土浇筑。
(七)梁柱节点柱核心区柱箍筋位置、间距控制不准
常见问题:
梁柱交接处柱内箍筋间距不匀、位置不准、数量不足
治理措施:
先绑扎梁柱节点位置柱箍筋的加密区,再安装梁底及一侧模板,然后排放梁钢筋,在排放梁钢筋时要先放好该跨内梁的全部箍筋。梁另一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安装。
(八)高层建筑施工,四周地下附属结构未同时施工或四周回填土不及时
常见问题:
高层建筑周围有地下车库时,主楼结构已施工大部分或完工而四周地下结构(如车库)部分未施工;主楼四周回填土不及时。造成主楼基础四周无嵌固,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治理措施:
1.施工前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符合主楼四周地下结构及时施工和外围及时回填土的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严格执行。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中此项要求进行施工,如设计文件中未注明,应在图纸会审时落实清并严格执行。
(九)墙体、框架柱砼养护不到位
常见问题:
因养护液质量参差不齐、涂刷不均匀,剪力墙、框架柱砼拆模后养护不到位,造成剪力墙、框架柱砼表面碳化深度大、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及使用年限。
治理措施:
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剪力墙、框架柱模板拆除后立即用塑料薄膜把剪力墙、框架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 ,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减小表面砼的碳化深度。养护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十)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未按设计要求的长度和间距敷设,偏差超出技术规程要求
常见问题:
敷设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时,未认真查阅图纸,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尤其是对热负荷有特殊要求的房间仍按标准层敷设加热管道。
治理措施: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三检制”要求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对热负荷大的底层、顶层、东西山墙房间地暖加热管长度进行仔细校核,确保按设计和技术规程要求敷设到位。建设、监理单位齐抓共管杜绝出现此类问题。
(十一)配电箱(柜)内断路器型号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常见问题:
地下室配电柜内部分断路器未按照设计图纸采用3200型,不能满足过负荷不脱扣的设计功能。
治理措施: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在和配电箱厂家订合同时应该进行交底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该加强专业学习,在设备进场验收时严格按照图纸对元器件的型号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配电箱退场处理。
石家庄市建设局办公室 2015年4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