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典"看用人之道
发布时间:2015-09-18 阅读次数:338 来源:系统管理员 作者:
用人能否把握时机,与领导者的素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有一次他到郎署去视察工作,在那里他见到一位老者,衣服破烂,两鬓花白,步履蹒跚。汉武帝非常惊讶,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入的郎署?”老者答日:“我叫颜驷,是江都人,在文帝的时候做的郎官。”武帝又问:“你怎么这样大年纪还是个郎官呢?”,颜驷回答:“文帝喜欢文人而我好武,景帝喜欢老人而我那时还年轻,而您喜欢青年我却已老了,所以,我虽然三朝为官却始终未能得到提拔。”武帝听了颜驷这番话,非常有感触,当即提升他为会稽都尉,以谢他的一番直言。
这则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用人的时机把握不好,就会埋没人才、荒废人才。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单位仍然在论资排辈,使用人才不是靠能力,而是需要熬年头。这种状况虽然已在逐步改观,但其惯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南方周末》曾刊载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综合测评”,文中给了三个人的大致表现,问哪个人能造福全世界。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脱(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候选人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一般的人是不愿把票投给有那么多缺点的A和B的,而C则是比较理想的候选人。可文中给出的结果却绝对让所有的人瞠目,有缺点的A和B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而那个没有多少缺点的人竟是臭名昭彰的阿道夫?希特勒。这篇文章视角独特,却出人意料,但很能说明问题,也就是说,罗斯福和丘吉尔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绝不是因为靠了上述缺点,而是靠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战国初年,魏文侯派大将讨伐中山国,碰巧的是,乐羊之子乐舒当时正在中山国为官。两军交战,中山国想利用乐舒迫使魏国退兵,乐羊不为所动。为把握胜局,乐羊对中山国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略。消息传到魏国,一些谗臣纷纷向魏文侯状告乐羊以私损公。魏文侯不予轻信,当即决定派人到前线劳军,并为乐羊修建新宅。乐羊围城数日,待时机成熟,一举破城。灭了中山国。班师回朝后,魏文侯大摆庆功宴,酒足饭饱,众人离席后,魏文侯叫住乐羊,搬了一个大箱子令其观看,原来里面装满了揭发乐羊围城不攻,私利为重的奏章。乐羊激动地对魏文侯讲:“如果没有大王的明察和气度,我乐羊早为刀下之鬼了。”历史事件生动地表明,用人不疑是多么的重要。
清代的曾国藩是很会用人的。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并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李鸿章很吃惊,问曾国藩是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到那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工作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美国的钢铁之父卡内基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导。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碑文却留给世人以永恒的回忆。碑文是这样写的:“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文章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论坛
http://www.mypm.net/bbs/article.asp?titleid=201642&ntypeid=5037